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

Contextual Design 到底是在教什麼







有鑒於真的太多人詢問此問題,寫一篇文章一起回應。

(學校網站上的教學內容有寫跟沒寫一樣)



什麼是contextual design?
凡是中文體系出身的我們對於contextual都是很陌生的,因為中文裡並沒有一個詞可以體現contextual這個字的意思。

若從context來說,是內容的意思,字面上翻譯contextual就是承先啟後。

其實講到這,不要說你還是不懂,我也不懂呀!

所以我打算放棄用字面解釋,直接用我理解的contextual design來解釋了!


一句話總結我在這學到的東西(或是說被教育的)就是:

『contextual design是在教你以設計師的角色建築一個屬於你的世界觀,價值觀,哲學觀,社會觀,甚至小至生活感情觀,然後用充滿自己色彩的設計去講所有你想講的事情。』



教學方法
每週跟老師討論(就個人進度你也可以不出席,但出席率太低老師也會把你給當掉。)



課程結構
總共兩年,一年三個學期,一個學期有兩次發表,一期中一期末。
一年級前兩個學期,會有數量不等的,mentor(也就是老師)分配給所有學生,期中都是進度檢查,讓你知道自己方向如何要怎麼修正,而期末他們會直接決定你過了還是被fail。

fail第一次的人,有機會可以redo,redo不過就會掰了。
redo過了,若下學期末又被fail一次,那也是掰了。

(以往其實更嚴格,現在有人兩次fail轉到別系繼續念,或是不知為何有被留下的都有。)

第三學期比較不一樣,會跟外面的機構合作,做比較實際的題目,但因為本系風格就是一個做夢style,所以也可以做很異想天開的東西,只要被老師喜歡,沒有什麼不可以的。



課程內容
大多都是從抽象的名詞開始,要每個人去架構自己的定義與設計過程。
基本上材料跟表現方式完全沒有設限,可以說是很自由。



老師陣容
每年都不太一樣,所以在這就不詳述,但大多是藝術家或是建築師,每學期都會安插有名設計師校友來客座,都滿有用的。


這裡老師說話很直接,不喜歡就直接說不好,不會跟你客套,但也會有打回馬槍的老師,換句話說,最後成品若是很好,中間反對的老師也會改變心意在期末給你高分。
所以不能太聽話,畢竟老師只是一個禮拜給一點建議,真正在做設計的是我們,太聽話的通常不是被罵就是被當,他們喜歡有自己想法敢大聲發表意見的人。



contextual design跟social design 有什麼不同
當然看畢業生作品有時候界限模糊,但其實兩者是很不同的。
總結來說,設計出發點(內容)與教學方法(老師帶法)不同

social design的設計都必須跟social有關
(也許是社會議題也許是人類心理生活習慣等等)
social design教學方式,我就不曉得了畢竟我沒念過。


contextual design 做出來的東西是藝術還是設計?
這就要看你怎麼定義藝術跟設計了。
老實說有些畢業生跟我同學做的東西我也覺得很像是藝術品,但在歐洲藝術跟設計的界線本來就跟我在台灣認知的不一樣。

所以對我來說,與其去想這是藝術還是設計,倒不如去想怎麼把自己想表達的事情表達更好,自然作品就會產出了,基本上好東西老師會認同,在這不用管量產或是實際的問題,他們要的是概念,是美麗的夢。


contextual design 的出路是?
說真的,這題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...設計師?藝術家?老師?賣豆花?
(老實說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呀~)

真心建議來之前就有明確的目標跟自己想學習什麼事,這個系可以幫助你探索自己與深度思考,但沒有那種畢業直接進入某設計公司或是大紅大紫的保證。

很多畢業生是自己開studio
(念此系的人很多個人特質很強烈,比較適合獨立或是跟志同道合的合作。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